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 / 吴子鹏)作为具身智能的突破核心载体 ,2025 年人形机器人领域迎来了历史性的人形人物让开转折 ,正从实验室走向工业制造 、机器仓储物流 、理限家庭服务和医疗护理等具体应用场景,制M战标志着全球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规模化落地的全栈新纪元 。根据 GGII 发布的无惧《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2025 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销量预计达到 1.24 万台,大挑市场规模达 63.39 亿元;到 2035 年 ,突破这一数字将飙升至 500 万台以上,人形人物让开市场规模突破 4000 亿元。机器
图源:《2025 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
在政策支持 、企业投入与市场需求的制M战多维驱动下 ,人形机器人正成为继新能源汽车后的全栈下一个万亿级产业 。然而,无惧产业爆发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技术挑战。特别是在硬件层面,续航能力不足、空间布局受限和运动精度欠佳三大挑战 ,已成为制约产品落地的关键瓶颈。为助力开发者构建行业领先的人形机器人系统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公司 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Inc. (MPS) 推出人形机器人全栈式解决方案,覆盖运动控制 、电池管理系统(BMS)、高效电源和灵巧手等设计环节 ,缩短人形机器人研发上市周期。
人形机器人系统设计的三大挑战
人形机器人系统是融合多学科技术的复杂体系,其基本构成涵盖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感知系统 、控制系统、能源系统、人机交互系统、软件系统等核心模块 。每个核心模块又包含更为具体的细分组件 ,例如驱动系统主要为关节提供动力以实现机械运动 ,其主要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减速器、连接件和传感器等。
从产品形态来看 ,人形机器人区别于机械臂、轮式机器人等传统机器人,大量引入仿生学设计 ,力求在形态上模拟人类,具备四肢 、头部和灵活的双手。此外,得益于 AI大模型技术的持续发展 ,人形机器人的人机交互性能显著提升 ,能够更自然地与人类交流协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用户体验。尽管在人机交互和环境适应性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但类人形态也给人形机器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复杂的技术挑战。
首先 ,人体自然结构精巧,能够自如地改变各种形态并保持平衡。为达到这种效果 ,人形机器人采用多自由度设计,若不算灵巧手,上一代人形机器人全身自由度约为 20 - 30 个,而最新亮相的部分人形机器人全身自由度已达 40 - 60 个。对于开发者而言,更高的自由度意味着需要在狭小空间内集成更多电机驱动系统 ,同时还需更高精度的产品来应对双足行走和高难度动作时的动态平衡问题。
多自由度设计要求人形机器人全身关节需同时满足高力矩输出与低惯量的要求。以双足行走为例 ,此时人形机器人需在单腿支撑的 “动态平衡” 状态下完成重心转移,这就需要高精度的电机驱动系统配合复杂的零力矩点(ZMP)控制 、步态规划等算法,实时调整关节的力矩和位置。当人形机器人进行空翻 、回旋踢等高难度动作时,对关节驱动设计的精度要求进一步提升。
同时,多自由度使得肩部、肘部等主要关节部位需要集成更多电机,对电机方案的集成化和小型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目前 ,行业主流方案是在一个关节模组里集成 RV 减速器 、驱动电机、FOC 驱动控制器和高精度磁编码器等元件,这种方案整体性更好,能有效应对部署空间狭小的挑战。
相较于躯体设计 ,同样具备多自由度的灵巧手在精度和小型化方面有着更为艰巨的挑战 。灵巧手模仿人手设计,人手共有 24 个自由度 ,包括拇指 5 个自由度 ,其余 4 指各 4 个自由度 ,以及腕的外展 、腕的弯曲和手掌的弧度 3 个自由度。为使灵巧手尽可能灵活,目前主流方案多采用 17 - 24 个自由度设计以实现多自由度运动 ,而这些关节电机需在指尖至手掌的狭小空间内密集排布,这也是体型小巧的空心杯电机在灵巧手方案中被广泛应用的主要原因。
除了空间和精度挑战,人形机器人面临的第三个共性难题是续航。在 2025 年 4 月于北京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 ,为解决续航问题,允许参赛机器人在比赛过程中更换电池,但换电池时间会计入总用时。通用性和环境适应性的高要求让人形机器人多采用搭载电池的方式,然而人形机器人躯体空间有限,导致搭载的电池容量受限。当前大部分人形机器人产品的标称续航仅为 2 - 6 小时。为进一步提升续航能力,一方面需要研发更高能量密度的电池,提升BMS的管理水平;另一方面提高人形机器人的能效水平也至关重要 。
MPS 让人形机器人运动控制更灵敏
芯片是人形机器人系统的核心硬件之一 ,其性能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运动精度 、环境适应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为帮助开发者应对上述关键挑战,MPS 公司推出一系列兼具小体积和高性能 、高效率的芯片方案 ,涵盖用于智能大脑的多相电源 、高效的 DC/DC电源方案、运动控制方案以及 BMS 方案等 。
如前文所述 ,目前市场前沿的人形机器人全身已具备数十个自由度,重点关节需集成多个电机 ,每个电机系统需实现高效率 、高精度的电流环、速度环、位置环控制